对老房子有某种程度的迷恋,但知道整理与维护不易,压根没想过要当成日常住所,只有藉由每次旅行来满足所好,或者专程挑了老房子进行两天一夜的居游,纯粹就是为了老房子而去,像是金瓜石山城里藏了四间老房整修的民宿,就很对我的味。有面向阴阳海、屋龄超过90载的日式木屋,也有祈堂老街上见证过历史风华的洋楼建筑,四间老宅散落在金瓜石四处,彼此独立,每间味道不同,散发各自的鲜明性格,但相同的是都属于「散散步」民宿,由同一位经营者细心规划管理。
▲海湾阁楼的二楼卧室,早晨洒在榻榻米床被上的光影很美。
▲小洋楼的客厅,磨石子地上的皮沙发、摇椅及四脚柜,无一不到位。
▲海湾阁楼的房子入口处。
当初会知道「散散步」是透过 Dear B&B 网站(放上的台湾民宿都是他们自己先挑选过,具有一定水准,网站质感很棒,我自己私底下推荐过给不少朋友)。散散步民宿的主人叫马丁,先前是广告人,某次意外经过金瓜石水湳洞,发现九町目日式屋舍有老房子要出租,从此让他走上这条老屋新生的道路,后来这间半颓倾的日式老屋,倾尽心力装修后成了他的第一个作品「老宅」,后来又再找到其他合适物件,在保留老宅气息前提下同样经历大规模翻修,「山城岩屋」、「海湾阁楼」与「小洋楼」,陆续变身问世,到目前一共四间。
▲海湾阁楼的一楼。
▲小洋楼,配合整间房子的风格,就连玻璃杯样式的挑选都注意到了。
住马丁的房子,会上瘾。
住了第一间,你就会忍不住好奇其他栋的模样,很想知道实际生活在里头的感觉,于是有一就有二。
2016年的初夏住了「阁楼」,住进这90年历史的双层日式木屋,仿佛回到日据时代,漆黑夜晚当我站在守着点点渔火太平洋的阁楼,感受时间的河在此仿佛从未流走;同年底,我再去住了「老宅」,简简单单的日式味道,泡盏茶望向窗外的海,安安静静的在心里;2017年农历年假期,邀请老哥一家四口一块前往,安排他们入住有四个床位的「岩屋」,名字的由来是这间山居平房倚石墙而建,浴室内保留了大面积岩块,像在岩窟内洗澡的体验非常特别。那次我则住在相邻不远的「小洋楼」,是最晚推出的作品四号,也是四栋里风格最不一样的洋式建筑,带有金属与怀旧玻璃元素让空间散发着低调的金色风华,此外还配有一个很大的山景浴缸,相当享受。此外,「小洋楼」的一楼是民宿主人马丁经营的咖啡馆,怀旧的风格加上有很棒的手冲咖啡及甜点,推荐一定要来坐坐。
▲山城岩屋有半片岩块的浴室。
▲小洋楼的卧室,低调散发着金色风华。
▲向晚的小洋楼,外头路灯让露台外的细雨霏霏透着光。
入住「小洋楼」的这晚,嫂子在「岩屋」的厨房简单下厨,我撑着伞从雨中走来做客吃晚餐,如此也算是四间民宿都体验到了,不知道我是不是「散散步」开业以来的第一人,但一家民宿旗下搜集完全,我是第一次。
▲山城岩屋的温馨卧室。
随着入住的不同季节以及晴雨,这些老房子像是有机体,让住客有了不同感受。偶尔,平地下起的雨,会让我想起那些落在山城屋檐上的静谧。
找个机会去听听老房子的故事,那可能是有岁地板的脚踩声响,或是通往二楼木阶在心中勾出的回忆碰撞,因为有这些,台湾很美。
最后,不要问若只能住一间的话要选哪间,这问题对我太难。
▲小洋楼的盥洗室,配合风格,怀旧的金属水龙头。
▲小洋楼的怀旧印花雾玻璃窗。
【同场加映:附近餐厅推荐-食不厌】
散散步民宿不提供餐,得自己解决。首次来到「阁楼」,马丁就推荐我附近一间「食不厌」,如其名、后来我的确一来再来。必点的是烤一夜干,酥而不柴,骨头都能入口嚼香,还有猫饭、柚香萝卜渍及清炒龙须菜,让人满足的山间一餐!
▲简单有味的食不厌。
▲海湾阁楼的一楼泡茶区。
▲老宅一角,帮旅行时都会带的喇叭拍个写真。